「遊戲如何啟發孩子的智力發展」家長講座

2012-03-13

「遊戲如何啟發孩子的智力發展」家長講座

  我國有一句千古流傳下來的老話:「勤有功,戲無益。」為人父母的您,認為這句話對嗎?勤有功,然而,戲,真的無益嗎?您認為遊戲與學習之間,存在著必然的敵對關係嗎?您又有沒有曾經想過,您可以透過遊戲,讓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為了讓家長能認識遊戲對子女智力發展的影響,「親親孩子‧愉快家庭計劃」特於 2012 年 3 月 9 日就「遊戲如何啟發孩子的智力發展」舉辦家長講座,並非常榮幸邀來新領域潛能發展中心服務統籌及經驗個案輔導員羅俊瑋先生,談談遊戲怎樣啟發兒童的智力發展,以及指導家長應如何為子女設計合適的遊戲。

遊戲和玩具的種類
  現今社會上的遊戲和玩具,可分為電子遊戲和玩具、一般遊行和玩具,以及自製遊戲和玩具三種。電子遊戲和玩具的趣味性和娛樂性較高,亦比一般遊戲和玩具更符合經濟效益,但相比之下,由於它們備有預設的程式,可以為玩家頂替一個玩伴的角色,因此,孩子在遊戲期間不再需要社交及語言交流,他們的社交能力亦可能因而被削弱。一般遊戲及玩具固然較不方便攜帶,亦較難以判斷玩家的輸贏,然而因為它們能激發不同的感官,如:眼耳口鼻、手腳等,所以,它們具有較高的教育成分。羅先生舉例說,兒童只可以在親身接觸過蘋果後,才能真正地明白甚麼是蘋果:它的重量、顏色、質感、氣味……並指出這些實體的生活經驗往往比虛擬遊戲更具教育意義。自創遊戲或玩具則既可以刺激創意思維,又能夠激發構思能力。由於孩子在創造玩具期間,需要自行思考它們的構造,當中牽涉的理解問題,因此這類型的遊戲和玩具無疑是最益智的刺激、最原始但最高級的玩具。

  以上三種遊戲和玩具,您的子女多接獲哪種?或是,您的子女對以上三種遊戲和玩具都顯得陌生?事實上,現時的家長大多都十分緊張子女他日的成就,因此,亦趨向以認字、聽字等傳統方式催谷子女的學習能力,而忽略遊戲對子女的正面影響。羅先生認為,由於孩子在 0 – 6 歲的時候具有玩耍的本能,加上他們可從遊戲中學習思考和解決困難,因此,家長大可以透過遊戲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開發多元智能。

開發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由美國哈佛大學迦納教授於 1983 年提出,涵蓋智商、創意智能、情緒智能和自然觀察四個範疇,當中包括了「語言文字」、「數學邏輯」、「音樂節奏」、「脂體動覺」、「視覺空間」、「人際智慧」及「內省智慧」等能力。「語言文字」是指口頭語言運用及文字書寫的能力;「數學邏輯」則指有效地運用數字和推理的能力。「音樂節奏」智能強的人具有察覺、辨別、改變和表達音樂的能力,對音調、旋律或音色有較高的敏感性;「肢體動覺」智能強的人擅於運用整個身體來表達想法和感覺,以及用雙手靈巧地生產或改造事物;而「視覺空間」智能強的人則能夠準確地感覺視覺空間,並把所知覺到的表現出來;「人際智慧」強的人對人的臉部表情、聲音和動作較敏感,能察覺並區分他人的情緒、意向、動機及感覺;而「內省智慧」則是指意識到自己內在情緒、意向、動機、脾氣和欲求,以及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 

理解到何謂多元智能後,家長可以寓學習於娛樂,透過遊戲,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和發揮子女的多元智能。例如,他們可以一枝飲管為主題,請子女形容飲管,來讓他們發揮「語言文字」智能;亦可以紙巾為題,請他們在問別人要紙巾之後說「謝謝」,來培養他們的「人際智慧」。

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那究竟甚麼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遊戲和玩具?怎樣做才能讓小孩變得更具自信?羅先生認為,這沒有一個確實的答案。他指出:「即使您身邊有多少人跟您說那玩具對他們的孩子有多好,您的孩子也可以是一個例外。」由於孩子的能力和性格各有不同,在設計遊戲時,家長應先了解子女個別的已有知識和學習能力,然後以他們喜歡的教材或話題設計遊戲,引起他們對遊戲的興趣。另外,家長亦要引導孩子在遊戲過程中放鬆心境,這樣孩子會更加投入其中,學習亦自然事半功倍。

  勤,固然有功,戲,未必無益;遊戲和學習不一定對立。只要家長肯花點心思,因應子女的個人性格、興趣、能力等等設計出合適的遊戲,讓他們充分發展各項的智能,孩子將來定必能化為龍鳳,大有所成。

  家長如有興趣參與「親親孩子‧愉快家庭計劃」的其他家長講座,敬請留意「親親孩子‧愉快家庭計劃」的最新消息。

「親親孩子‧愉快家庭計劃」網頁:http://happyfamily.evi.com.hk
網上登記:http://happyfamily.evi.com/application.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