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常後的親子關係及精神健康意見調查」發佈會 |
|
2023「復常後的親子關係及精神健康意見調查」
疫情期間超過八成子女情緒受到影響、超過九成子女的社交能力受到負面影響、
親子關係及家庭快樂指數平均只有3.6分
【CEO家長‧疫地宜笑計劃】鼓勵香港家庭發揮「關愛、尊重、包容及責任」精神,
以正面樂觀態度面對疫情後的挑戰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IFE)於本年7月18日至8月2日期間進行一項有關「復常後的親子關係及精神健康」的意見調查,希望了解家長對復常後親子關係及精神健康的看法。調查以電話訪問形式在全港隨機抽樣訪問有子女就讀中小幼的家長,成功訪問1033人,當中有405位幼稚園學生家長,434位小學家長,和194位中學家長。
超過八成受訪家長認為疫情期間子女情緒受到影響
受訪家長中,超過八成(82.48%)受訪家長認為疫情期間子女情緒受到影響,當中超過六成(63.41%)間中感到情緒低落、抑鬱或絕望;其餘約一成(9.49%)認為有一半以上的時間;約一成(9.58%)認為幾乎每天;約兩成(17.52%)認為完全沒有。
同時,超過八成(84.8%)受訪者認為子女疫情停課期間曾感到沒有動力,做任何事都覺得沉悶,或者根本不想做任何事,當中有四成(42.21%)受訪者認為子女間中會感到沒有動力;近三成(28.94%)受訪者認為有一半以上的時間;超過一成(13.65%)受訪者認為子女近乎每天感到沒有動力。
此外,近七成(67.67%)受訪者認為子女疫情停課期間不願意,或害怕他人溝通和接觸,包括:間中佔四成(40.95%)、一半以上時間佔兩成(21.01%)、近乎每天佔近一成(5.42%)。
超過九成受訪者家長認為子女的社交能力受到負面影響
調查也訪問家長經歷疫情後,子女的學習進度,社交能力及精神健康三方面受到多大程度的負面影響(1分為沒有影響,5分為極大影響)。結果發現超過九成(92.2%)受訪家長認為子女學習進度有負面影響(2-5分),當中超過兩成(22.8%)很大影響(4分),近一成(9.2%)極大影響(5分)。
此外,超過六成(63.8%)受訪者家長認為子女的精神健康有負面影響(2-5分),當中,近一成(8%)表示極大影響(5分)。另外更值得關注的是,超過九成(93.4%)受訪者家長認為子女的社交能力受到負面影響,包括近兩成(18.3%)很大影響(4分),超過一成(12.9%)極大影響(5分)。
親子關係及家庭快樂指數平均分只有3.6
調查發現近三成(29.3%)受訪家長計劃在暑假期間為子女增強學術,兩成(21.9%)減壓消閒,增強運作不足一成(8%),沒有計劃(7%)、其他(33.8%)。
另一方面,調查亦請受訪家長為親子關係及家庭快樂指數評分(1分為最低,5分為最高)。結果近一成半(15.68%)受訪家長認為與子女關係不合格(1-2分),超過兩成(24.3%)受訪家長認為與子女關係一般(3分)。親子關係平均分只有3.63分。在家庭快樂指數方面,超過一成(13.06%)受訪家長認為其家庭快樂指數不合格(1-2分),三成受訪家長認為家庭快樂指數一般(3分)。家庭快樂指數平均分只有3.65分。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副主席余榮輝先生認為,就子女的精神健康,家長宜多聆聽子女的擔憂,給予子女表達自己擔憂和恐懼的機會,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情緒,讓孩子知道他們的感受被尊重和理解。至於提升社交能力,家長可多鼓勵子女參與學校和社區的活動和擴闊社交圈子,幫助他們建立新的友誼和關係,提升並加強對學校生活的積極參與感。同時,提醒子女和朋友相處的時候要多尊重及包容朋友之間不同的意見,也要關愛彼此。另一方面,家長可與子女一起討論如何有效地管理時間和日程安排。鼓勵子女自行制定學習計劃、完成作業和參與課外活動的時間分配,建立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提高自理能力及責任感,逐漸追回學習進度。
此外,余先生建議學校為學生組織身心健康工作坊和活動,包括壓力管理技巧培訓、情緒表達練習、團隊合作活動和身心放鬆練習等。同時,學校可舉辦家長教育活動,例如家長減壓小組,身心健康教育活動等,提供舒緩情緒壓力資訊,並促進家校合作,亦可增強家長對孩子身心及精神健康的關注。
就政府政策層面,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總監狄志遠博士建議政府成立「關注學生精神健康專責小組」,專責小組可由勞工及福利局、醫務衞生局和衛生署組成,委任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社工等專業人士擔任成員。由專責小組制定篩查工具,為學生及家長作精神健康狀況評估,包括統一評分標準,例如高風險、中風險、低風險。建議篩查對象為全港學校及社區,學校方面,以中學作第一試點,中學生優先作精神健康評分,此後再針對小學;社區方面,利用社區地區康健中心幫市民進行精神健康篩查,按照不同程度風險個案轉介跟進,而當中的個人資料對外保密,僅供小組作後續跟進之用。最後亦建議政府加強公眾教育,教導一般市民自行評估個人情緒健康,使其意識到自身狀況,以及管理好自己情緒健康的方法,例如練習冥想和放鬆技巧等,可預防情緒健康的惡化等。
開學小貼士
1. 解釋開學即將發生的變化,例如子女即將升小一/中一,向他們解釋及說明即將來臨新的課程或所面對新的學習環境等。
2. 距離開學尚兩個多星期,家長可與子女一起討論和制定新學年的目標和計劃。包括學習目標、課外活動、興趣愛好或其他個人發展目標。透過參與制定目標,孩子會感到更有動力和期待。
3. 家長與子女一同學習「破冰技巧 (Ice breaking skills)」,例如準備一些零食,與同學分享、打開話題(與同學分享自己的興趣、喜好等)。
4. 提醒子女與人相處時要「多尊重、多關愛、多包容和有責任感」。
---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是一非牟利團體,成立目標是在全港層面推動家長教育,提升家長管教子女效能,從而有效協助子女健康成長。【CEO家長 ‧ 疫地宜笑計劃】由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公民教育活動資助計劃」資助。 對象以家庭為主(包括學生和家長)及公眾人士,透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家長及子女發掘並發揮「尊重、負責、關愛,包容」精神,帶出「疫地宜笑」正面樂觀的精神感染社區及身邊的人,讓社區和香港更充滿正能量。活動一:全港家庭的意見調查;活動二:CEO家長講座 | 舉行時間:預計9月展開;活動三:CEO家長選舉 | 舉行時間:預計9月展開;活動四:「做個精叻公民」網上問答比賽 | 舉行時間:預計9月展開。了解更多:www.ife.org.hk / Facebook :HKIFE
鳴謝:【CEO家長 ‧ 疫地宜笑計劃】-由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公民教育活動資助計劃」資助。
聲明:本宣傳品僅代表主辦機構之立場。 |
|
 |
|
|
[2023-08-14] |
|
 |
 |
|
|